查看原文
其他

建区30周年 | 时代印记:那一年,白云区栽下这棵梧桐树,引来了众多外资企业

2017-01-20 王玲 许素华 白云时事


       1987年到2017年,是白云建区走过的历程。30年,不过是广州这座城市岁月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,但经过拼搏与奋斗,白云以招商引资为引擎的开放型经济在这30年里大放异彩。

开创先河

“四城一山”模式带动发展浪潮

云山大酒店是挂牌四星级商务酒店,是党政机关接待定点饭店。该酒店交通便利,商务氛围浓郁。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使酒店的名气越来越大,大多数来这玩的人,只要有机会都会去居住和消费。


虽然云山大酒店位于越秀区,但对于老白云人来说,云山大酒店代表着白云曾经的辉煌历史。云山大酒店前身为郊区旅行社筹建处。1982年-1986年,经过新建和扩建,云山大酒店全部建成并全面开业。当时拥有按现代化酒店标准装修的客房418间,大小会议室6个,餐厅座位1200个,并有歌舞厅、咖啡厅、商场、车队、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和现代化通讯设备。1987年全店营业收入1740万元,利润139.9万元;1988年两项指标达2772.7万元和253.2万元。这两年,酒店共接待各种会议百多次,其中包括了全国性会议。至1994年,营业收入超过4000万元。


“云山大酒店等为代表的‘四城一山’,就是区里为了发展而想方设法开办的。”白云区原区长陈年伟说,四城一山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框,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。


陈年伟所说的“四城一山”指的便是东城大酒店、西城大酒店、南城大酒店、北城大酒店以及云山大酒店。他回忆说,曾经还是广州郊区的白云区,对乡镇企业提出“服务城市,富裕农村”的发展口号,那时不仅为城市生产、供应农副产品,还想着帮助广州市解决住宿、吃饭问题。在经过多方调研、考察后,决定推进“四城一山”项目,这也成为白云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。


 “四城一山”的成功,为北京、江西等地送去了经验。原白云区委书记李治元回忆说,1980年前后,时任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贾春旺带队到我区取经,住在云山大酒店,惊讶地说:“哇!你们郊区盖的?”


李治元说:“是啊,这酒店三星头四星尾。有一千个床位,一千个餐位,一千万的年收入。


贾春旺说:“好!我们回去冲一下,北京太禁锢了!”


 “贾春旺确实冲上去了,我们的开放,给了他们的思路,促使他们的思想更加解放。”李治元说。

引进外资

栽好梧桐树让经济发展加速度

在引进外资方面,白云区也曾创造辉煌。


1987年底,白云区政府制定《广州市白云区鼓励外商投资办企业的优惠措施》;1989年初,台湾资金开始涌入大陆,白云区委、区政府又制定了《广州市白云区关于进一步吸引台资和外资的优惠办法》……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加上道路、通讯、厂房的建设,逐步实现村村有公路相连,程控电话在各镇开通,使投资环境更有吸引力,广从公路沿线各镇从此打开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局面。


1988年-1992年,白云区利用外资规模比前阶段有所扩大,项目成功率提高,共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65个,是1980年-1987年累计数29个的12倍多。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第二产业的生产性项目,以轻纺业为主,尤以制鞋及制衣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居多,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。



1990年5月24日,时任市委书记朱森林视察了石井槎龙村和镇工业加工区的台资企业。



1993年-1995年,利用外资以生产性项目为主,三种产业并举,其中鞋、衣、玩具等制造业形成规模,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,出现了柳河精机、苏拿镜片及添利、台塑、南亚等科技含量高、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项目。在分布上,利用外资近郊热远郊冷的地区性差异逐步消除。


在白云区引进的外资企业中,台资企业占比很大。1988年8月1日,白云区批准建立第一家台资企业金城制鞋有限公司,随后台资以迅猛的势头涌入。1988年区内仅有两家台资企业,1989年增至6家,1990年增至15家。在1990年外商实际投资的1253万美元中,台资占45%,超过了港资。台湾制鞋业资金的大量投入,形成了白云区“三资”企业中的一大特色。



1995年12月20日至24日,白云区举行招商会。招商期间,共接待前来咨询、洽谈的国内外客商2.65万人次,签订项目35个。



1991年-1995年,先后引进48家台资鞋厂,其中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的有28家。台资鞋厂较集中的石井镇,单是红星村就前后引进台资鞋厂12家,小坪村不仅有区审批设立的台资鞋厂,还有市级单位前来设立的台资厂。

昔日辉煌

1994年成为全国百强县(区)之一

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崛起,加上对区街工业的治理整顿,全区工业得到快速发展,工业的生产手段有了根本性进步,固定资产成倍增长,产品结构有大幅度调整,总产值超过了农业和第三产业。


进入上世纪90年代,特别是1992年起,白云区工业开始注重通过技术创新、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,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,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。至1995年,工业总产值达69.88亿元,比1985年增长10.58倍,涌现出白云电器设备厂、维高摩托车部件有限公司、江丰饲料厂、明兴实业有限公司和广兴畜牧业设备厂等一批素质较高、适应性较强、发展后劲较大的骨干企业。广州电热设备厂(原郊区农机一厂)等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增强了活力;香雪制药厂、石井水泥厂等原有集体企业的实力也大大增强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到1994年,白云区成为全国“百强县(区)”之一,进入了广州市乡镇企业超亿万元行列,还有一批“亿元村”“亿元企业”,甚至有“十亿元镇”在崛起。以镇泰玩具厂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,还引进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添利电子厂、南亚塑料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。工业产品外销的比重占工业总产值1/3以上,区内的工业密度也得到迅速提高。



1990年11月7日,由国家民政部举办的“中国乡镇百颗星”评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揭晓,我区石井镇荣获“中国乡镇之星”称号。



其中,坐落在黄石公路北侧鹤边村地段的镇泰(广州)有限公司,是广东省最大的玩具生产厂家,在广州地区百家最大乡镇企业排序中曾列第一名。如今,镇泰玩具总厂旧址已经通过“三旧”改造,成功转型成为白云YH城。



镇泰玩具厂旧址。



30年的拼搏与奋斗,招商引资工作在白云发展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如今,白云以招商引资为引擎的思路得以延续,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积极打造客商眼里效率最高、回报最快、前景最光明的投资兴业福地,是未来努力的方向。


策划、统筹|王玲 

文|许素华

编辑|陈若兰

(本文由“白云时事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。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